淮安市清江浦区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服务平台
淮安市清江浦区农村集体财产智慧监管平台
全文检索   
让农村闲置资产活起来
发布时间:2015-11-20     浏览次数:     来源:

者按

    10月23日,本刊聚焦农村闲置民居,讲述盘活、创新农村民居价值的故事。专题推出后,收到多方积极反馈,很多农村基层干部要求本刊再介绍一些这方面的典型,以便他们在工作中借鉴。

    事实上,农村闲置老民居和闲散宅基地资源的盘活,是一个多元创新价值、系统永续利用的问题。就各地的做法而言,有的利用惠民政策,就地改造闲散宅基地,解决困难农户住房问题、提供公共活动空间等;有的成立民居租赁合作社,引入社会资本,兼顾保护与发展双重需求,促成村民创业与就业、村庄发展与转型……

    今日本刊再度聚焦这一热点议题组织稿件,重点讲述可操作、可复制的典型实践。

联建养老社区  闲置农宅增收

田仙峪村养老社区将军院一角。

经过改造的田仙峪村幽静的休闲小院。

魏明俊文/图

    利用农村闲置民宅,开办乡村休闲养老社区,促进村民增收、村庄发展,成为京郊怀柔区农村改革中的靓丽一笔。

    近年,伴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闲置房屋数量逐年增加。数据显示,怀柔当前农村房屋的闲置率已达13.9%。而在对北京市中心原有7个区的350名城市老人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发现有86.1%的老人有强烈意愿到农村,特别是到山清水秀、空气新鲜的怀柔,享受新型养老方式。

    在这样的背景与机遇下,北京市怀柔区以农村“新三起来”为抓手,用改革思路和措施,挖掘农村“三块地”中宅基地的宝贵价值,积极探索和唤醒农民手中所掌握的“沉睡财富”。按照可复制、可推广原则,通过政策集成,引进有实力、有规模的优质社会资本——北京国奥集团参与项目建设,最终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同时把社会养老前置化。该区渤海镇田仙峪村通过为身体健康、拥有自理能力、具备中高收入的健康老人提供乡村休闲式养老服务,不仅有效缓解了城市中心日益严峻的养老压力,而且促进了村庄可持续发展。

    2014年6月,田仙峪村凭借优良的自然环境、浓厚的乡土气息、淳朴的村风民俗,被北京市确定为建设休闲养老服务社区试点村。为快速推进试点工作,村“两委”班子仅用20天就动员30余户村民自愿将闲置房屋交给村合作社统一管理。村党支部书记孙建坤介绍:“村里能高效推进这项工作,主要在于政策讲解到位,‘两委’班子工作得力、党员干部积极带头。”

    为把这些闲置农宅利用起来,村干部积极发挥引领作用。村主任杨永精家头一批将自家闲置的8间房腾出来。有人问他舍不舍得,他说:“建休闲养老社区是有益村里发展的好事,我是党员,又是干部,就得带头。”为保证群众了解政策、打消顾虑,村“两委”干部通过协商,采取分组按片入户,找有闲置房屋户算经济账的办法,耐心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动员大家自愿将闲置房屋拿出来。因村里有闲置房屋的村民大都在外上班或打工,村干部就通过白天打电话约访、晚上登门拜访的方式入户做工作。这样的农户,仅村支书孙建坤一人就跑了10多家。

    村民杜同伟家的闲置房原来经营“农家院”,每年挣些辛苦钱,听村干部讲解政策后,他觉得把房子交给村合作社更划算,便主动交出闲置房屋。他告诉笔者:“由合作社对闲置房屋统一标准、统一管理后,不仅房租价格上升,而且符合用人要求的闲置劳动力还能在村里就业,算是一举两得了。您说,这么好的事儿咱怎能不支持!”

    试点工作采取农村闲置房屋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三权分离”的原则,提出“农户+合作社+企业”的经营模式,建立起“农民所有、合作社使用、企业经营、政府管理服务”四位一体的运行机制。

    具体做法是:农民首先将所有的闲置房屋流转到村经济合作社,农户成为社员后,可取得房屋租金收入并参与收益分配。之后,村委会把拥有闲置农宅的农户组织起来,成立北京田仙峪休闲养老农宅专业合作社,以此作为组织管理农民并与社会资本开展合作的主体。合作社在区、镇政府的指导下与企业开展合作,确定好合作形式、管理形式、收益分配方案等内容,每年取得收益时对社员进行分红,并对社员进行管理。北京国奥集团作为投资和经营的企业,投入资金改造房屋,建设公共配套设施,完善生活服务体系,组织农事活动,丰富老年人文化休闲生活,建立客户准入和退出机制,吸纳本村村民就业。区、镇政府做好招商引资工作,集成目前各项扶持政策,对试点村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套、简化审批手续等方面给予一定支持。

    那么,这些房屋、土地的租金收入怎么样呢?养老社区流转30处闲置院落,为拥有这些院子的农民带来近1700万元收入;将村委会办公楼建设成为综合服务中心,也给村集体带来155万元收入;为建综合服务中心配套设施和农事活动体验流转的60亩村里农用地,每年租金在20万元左右。

    另外,村里的闲散劳动力也能就近加入社区从事保姆、保洁、餐饮等工作,前期已吸收19名农村妇女,每人每月工资都在2500元左右,之后还要陆续创造就业岗位,一些技术类的岗位工资达到每月4000元。除这些针对个人的收入外,合作社每年还可获得养老社区经营利润10%的分红,用于对社员和全体村民的二次分配。

    为保证入住老人得到宾至如归的服务,国奥集团专门成立17人的运营团队,制定运营方案,明确客户准入和退出机制、收费办法、提供服务项目等内容,并做到入住、消费、建议、投诉全程跟进,公开透明。社区不仅建起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内设公共食堂、休闲酒吧、餐吧、洗衣房等公共服务设施,还建成社区卫生服务站,并配备专业医疗设备和专业医务人员。所有入住的老人只需办理简单的手续,就可以利用医保卡在卫生服务站买药或就诊。

    从房屋的流转、租赁到整体的规划、建设以及社区的配套、运作,都尽量兼顾各方利益和需求。如今,长城脚下的田仙峪村已成为京城“银发族”的向往之地。

 

盘活农户资产发展现代农业

 

资阳盛美农业产业园将资阳市雁江区保和镇富家山村的闲置农房租下,

并改造成别墅开办“农家乐”。

罗敏郑先聪段玉清文/图

    11月18日,还没到周末,四川资阳盛美农业产业园老总刘胜的“农家乐”里,人就多了起来。今年9月,刘胜在资阳市雁江区保和镇富家山村开了家“农家乐”。与周边“农家乐”不同的是,刘胜的“农家乐”是改造农村闲置资产开办的。

    “鱼塘是爱好钓鱼的钟先生承包的,‘农家乐’所用房屋是附近村庄的闲置农房改造的……”刘胜说。刘胜本人都没想到的是,“农家乐”开业两个月,营业收入即达十万元左右。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距成都90公里左右,是劳务输出大区,房屋、土地等闲置资产较多。如何盘活农村闲置资产、发展现代农业?最近,资阳市雁江区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出业主、农户合作共赢的新模式。

    两年前,爱好钓鱼的钟先生在雁江区保和镇富家山村承包了一个小鱼塘。但钟先生也有过困惑:鱼塘周围的土地,都流转给了龙头企业,周围这一片,被雁江区定位为晏家坝万亩丘区现代农业产业园,绿能科技、农夫渔业等22家大业主入驻,上档次的“农家乐”也开了6家。自己单独一个小鱼塘形不成气候。今年3月,当钟先生在鱼塘边碰到盛美农业产业园的老总刘胜,两人一拍即合,达成以鱼塘入股的合作意向。

    钟先生的鱼塘边,矗立着一栋小别墅。“这其实不是新修的别墅,是我们改造的第一家农房。”刘胜告诉笔者。周围1200亩田地都已经流转给了盛美农业产业园。但困扰刘胜的是,发展养老休闲和乡村旅游却很难拿到建设用地指标。

    刘胜打起闲置农房的主意。第一个“吃螃蟹”的是朱华信家,反正自己一家人都进城了,房子空着还需要维修,租出去既可以收租金,还有公司负责装修和维护。于是,2014年底,朱华信把房屋和院子一起租给了盛美农业产业园,每月500元租金。盛美农业更投入10余万元,对房屋进行内外装修,改造成现在的小别墅。

    看到朱华信尝到了甜头,附近的不少农户也将自己的闲置农房租给刘胜。“对于有人在家的,可将多余房间交给公司经营,自己也能为公司打工;对于举家外出的,每年除租金之外,可给予一定时间免费入住期,方便逢年过节农民回老家。”刘胜如是说。目前,刘胜的公司已将周围农房都租下来改造成连锁乡村公寓酒店。“前面是吃饭、娱乐的‘农家乐’,后面是可以住宿的酒店。”

    雁江区委农办副主任许成文介绍说,一方面农村现在很多人外出务工或举家进城,房屋和土地闲置,另一方面农村发展所需的建设用地指标紧缺。土地流转、空屋出租,既合作共赢,也一举两得。

    据雁江区农办不完全统计,目前雁江区已有260余套闲置农房通过租赁等方式盘活。“目前雁江区还在加大宣传力度,引导更多农户进行闲置资产流转。”雁江区委农办主任陈勇介绍说。

修复宗祠原貌构筑公共空间

 图为彤弓山村部分党员干部正在徐氏祠堂的文化礼堂里学习

新发布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方钧良陈颖姬文/图

    “这是我们根据村里的《徐氏宗谱》记载及相关画像复原建成的文昌阁,主体刚落成,周边还有修复的掬水古街、徐氏祠堂等。”11月18日下午,笔者在浙江省常山县同弓乡彤弓山村看到,村庄东南角已矗立起一幢八角三级砖木结构的亭阁,门楣高悬“文昌阁”牌匾,随行的同弓乡乡长助理王昊虬如数家珍地介绍着。

    彤弓山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魅力十足的古村落。“彤弓”一词,始见于《诗经》,意为红色弓箭,意指天子赐封给有功诸侯的奖赏。彤弓山村以徐姓为主,宗谱记载是徐偃王后裔。为纪念先祖“天赐彤弓”的传奇,族人专门建起议事大厅,命名为“彤弓山舍”,村庄亦由此得名。

    彤弓山村入选浙江省首批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后,投资1600多万元,积极打造国家3A级旅游景区。2014年上半年,村里启动包括民居外立面改造、徐氏宗祠修缮、掬水古街修复、古树群保护等10多个子项目,致力于民居资源的改造与村落保护性开发。

    同弓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与施工方负责人和村党支部书记徐成火等多次约谈,明确“民居如景、村景如画”的巧建理念。不仅将任务分解到每位村干部,还由乡纪委介入日常监督,确保项目质量、施工进度如期推进。

    村里充分利用政府惠民政策和美丽乡村建设契机,宣传并鼓励农户参与民房外立面仿古改造,指导群众办理各类报批手续,根据群众意愿,组织施工队伍针对26栋民房外立面进行仿古改造,外观设计遵从民意,选取以“白墙黑瓦马头墙”为特色的现代徽派建筑简约样式。改造完工后,“雕窗高墙大翘角”的传统民居,已成当地乡村一景。村民徐勳勇家3层楼房外立面仿古改造完工比较早,他说:“现在感觉自己像是住在‘大宅门’里,客人来了也都说漂亮。”

    徐海忠在村里开办起“老樟树农家乐”,是洁美庭院建设典型户。他高兴地说:“现在,村里古色古香的房子多了,我们开办‘农家乐’也跟着受益,档次提升了,游客也明显多起来。”

    发掘民居资源,彤弓山村注重巧建与复建相结合,充分挖掘典故与传说,还修复了徐氏宗祠,令其发挥出景区节点的公益功能,布设起文化礼堂,成为村里开展公共议事和党员活动等的场所。不仅如此,修葺一新的徐氏宗祠也成了游客集散地,每逢节庆又成为村民开展文化活动的场所。用同弓乡党委书记饶祖根的话说就是:“我们通过项目联动,促成民居如景、村景如画,推进了彤弓山魅力乡村建设。”

 

分步流转农宅合作开发经营

  文轩

    河北省涞水县三坡镇南峪村引入工商资本,流转农宅,积极探索农村闲置宅院综合利用的创新模式。该村依托野三坡旅游资源,整合闲置农宅128户,结合打造“第六产业”示范园区,通过引入市场机制,依据村情,逐步将村民闲置农宅进行流转,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对农宅进行统一包装,统一经营管理,将农宅改造与发展“农家乐”相结合。

    南峪村全村闲置农宅128户,计划在旧宅基上新建60户、改造提升68户,建成古民居特色农家小院,分步实施。一期改造20户,主体、院落、基础设施建设已完工;二期拟开发30户精品特色古农宅。南峪村村委会与涿州鹏渤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签订投资协议,对闲置农宅进行开发,在原址基础上进行改建、新建,统一打造为明清古民居建筑风格。开发商负责房屋主体、民居外立面、院墙、室内装修、民居改造区域内的道路铺设、给排水、电力、绿化工程建设,建设资金农户分担房屋主体的50%。

    改造后的民居,村委会按照协议整体租赁给开发商,租期10年(2014年至2023年),其中2014年为建设年,2015年为试营业年,自2016年起,按每100平方米4000元的标准支付租金,以后每年递增500元,10年后房屋归农户所有。农宅改造完工后,后期运营交给合作社,由农宅合作社经营管理,县农工委负责指导制定合作社章程,县工商局负责农宅合作社注册有关事宜,确保农宅合作社正常运营,确保农户得到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