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清江浦区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服务平台
淮安市清江浦区农村集体财产智慧监管平台
全文检索   
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发布时间:2017-10-26     浏览次数:     来源:农民日报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十九大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玉林市委书记莫恭明说:“这无疑是给了农民经营土地又一颗‘定心丸’。”党的十八大以来,玉林市承担了第二批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全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全国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试点等3项国家赋予的农村改革试验任务。“我们紧扣改革试验任务,积极探索,稳步推进,农村改革取得积极进展,群众获得感不断提高。”莫恭明告诉记者,“去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9万元,居广西首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2012年的3.05∶1缩小到2016年的2.39∶1,小于广西、全国平均水平。”

    “玉林作为第二批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近年在深化农村改革方面进行了很多探索。”莫恭明告诉记者,“一是夯实确权登记这个基础,激活农村产权资源要素。二是抓住农地入市这个关键,推动农村土地流通增值。三是建好交易市场这个平台,优化农村产权资源配置。四是激活经营主体这个龙头,优化农业产业生产经营体系。”

    玉林在广西率先全面开展农村产权确权登记颁证,把农村各类产权确权到村、到户、到人。目前,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率达96.2%、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发证率达94.06%,均居广西前列;全市共有41宗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入市交易,总计面积2625.8亩,成交价款4.52亿元,土地平均增值率达93.75%;玉林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累计组织交易及鉴证服务的土地流转交易合同9417份,流转面积30.47万亩,涉及流转交易总额26.84亿元;全市家庭农场超过1000家,农民合作社达到4083家,龙头企业超过200家,产业化覆盖农户超过51%,产业基地产品销售收入占农产品销售总收入的65%以上,农业现代化、产业化领跑广西。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从玉林这几年的实践来看,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抓好‘四个调’至关重要。”莫恭明分析说,“从而推动传统农业加速向现代农业转变,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第一个“调”是持续调优农业生产结构,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玉林用占广西5%的国土面积生产了广西12%的粮食,贡献了占广西10%的农业增加值。第二个“调”是持续调绿农业发展方式,深入实施大田园战略,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农村洁净生活。第三个“调”是持续调新农村产业结构,大力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成为新亮点,产业增加值增长超过10%。目前,全市有各类休闲农业景点、休闲农庄、农家乐等350多个,今年以来接待游客超320万人次,解决农民就业7.2万人,产业总收入超6.5亿元。第四个“调”是持续调强农产品品牌,坚持“产出来”和“管出来”两只手同时发力供给侧。如今,全市累计获得认证的“三品一标”农产品166个,创建广西名牌产品9个、广西著名商标17个,数量居广西前列。

    “近年来,广西把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取得了很好成效。”莫恭明说,“玉林市始终坚持‘抓点、连线、成面’整体发力推进,着力把示范区打造成为现代农业的试验区、展示区。”

    在莫恭明看来,抓点就是打造“五彩田园”样本,把牌子亮起来;连线就是延伸“示范线”,以一体化大环线串联现代农业园区。成面就是拓展“参与面”,不断扩大示范区覆盖面。

    目前,全市创建1个国家级、4个自治区级、9个市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整合拉动投资超50亿元,成功引进现代农业项目140多个,辐射农户30万户,带动超过10万名农民实现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