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规划,充分发挥各地特色和优势,进一步提高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县域经济是区域发展的基础,政府工作报告提及目标的落地,有赖于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全国两会期间,河北省代表委员们认为,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要求,其一系列配套政策将长期释放红利,而县域经济有望成为这一“新四化”进程中最大受益者,实现新一轮强劲增长。
促土地流转,抢抓产业发展新机遇
“农业这个传统产业将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全国人大代表、承德市市长赵风楼说,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调整农村生产关系,通过调整生产关系增强农村发展活力。“这一重大举措将有效解决长期以来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城乡、工农、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把农业的经营主体转向专业大户、农业公司、农民合作组织等,实现土地、生产要素的有序流转。”
“农业从来都不是弱势产业。但由于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与产业化相悖,专业化程度不够,效益不高,形成‘农业解决温饱、工业才能致富’的错觉。”赵风楼代表说,“看一看承德从山杏种植中孕育出的‘露露’,山楂种植中培养出的‘怡达’,就不难感受到农业产业化具备的发展潜力。”
“促进土地流转,正是解决农业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程度不够,产业化种植加工模式难以开展等问题的良方。”全国政协委员、省农林科学院副院长王海波认为,农业现代化配套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将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极大地促进县域内以农业为源头、需求为导向的“农源型”产业发展。
“政府应在这一产业发展进程中扮演推动者的角色。”赵风楼代表建议,县级政府应加快做好土地确权工作,同时结合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大力引进并支持相关领域企业,开展适度规模经营,推动新技术应用,实现种植养殖生产标准化和产业化。“县级政府一定要送政策、帮项目、促增产、助脱贫,要善于引导示范,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组织农民办(企业)。抢抓农业现代化机遇,为县域经济找到新的增长点。”
强财政保障,要吸附力更要承载力
全国两会期间,我省许多代表委员认为,潜力巨大的城镇化进程,有望成为下一个阶段中国经济增长最强大和持久的内生动力,也是县域经济发展不可错过的重大机遇。
“农业现代化将进一步解放农村劳动力,更多农民将转化为产业工人,加上‘农源型’产业等迅猛发展产生的吸附作用,小城镇的发展和扩张自身动力将越来越强。”王海波委员建议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要积极发展经济,扩大就业,增强吸纳能力,放宽中小城市户籍限制,降低农业转移人口进城就业和定居的门槛。
“在城镇化进程中,县级政府不仅要善于抓产业引项目,更要加强城市不可或缺的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一些代表委员指出,不能片面理解城镇化,将城市建设等同于“搞房地产”,造成“有城无产”等问题。
赵风楼代表还建议,适当调整中央、省、市、县财政收入分配比例,壮大县域财政实力,使县级财政有能力为县域工业发展提供配套建设,有能力引进人才,有能力引导工业企业的发展。
抓特色产业,从壮大集群到抢占高点
“发展好县域经济,要走特色化道路。”全国人大代表,衡水市市长杨慧告诉记者,目前,县域经济占衡水全市经济比重达到77.3%。通过长期发展,衡水形成了丝网、玻璃钢、皮毛等十大特色产业,且在细分市场都占有较大份额,基本形成了“一县一业、一县两业、多县一业”的格局。
“县域经济的起步,往往伴随着特色产业的集群效应,但当产业规模发展到一定水平,会遭遇新的发展瓶颈。”杨慧代表认为,经过多年发展,许多地区的县域经济已经到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这就必须进一步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水平。
“县域经济在发展特色产业过程中,如果没有危机意识,产品、技术、装备、管理落后,就有可能丧失竞争力,甚至面临被淘汰的危险,必须主动加快优化升级步伐。”杨慧代表建议,发展县域经济,应注重抓龙头企业培育,通过招大联强引进行业内领军企业、集中要素资源向优势企业倾斜等措施,打造“行业巨人”。同时要坚持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强以电子商务为核心的特色市场建设,加速由单纯生产基地向研发、物流和营销中心的转变。同时,下大力气抓技术改造和管理改造,引导企业抢占市场制高点。
“要善于发现和发展县域内传统优势产业的新增长点。”全国人大代表,河北春风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局主席、总裁曹宝华则认为,“特色产业要永葆特色,就必须做到持续性推陈出新。”他表示,县域特色的“转方式”并非颠覆式的,而是应该向深向广做文章。“通过提升原有的胶辊制造技术,我们成功进入打印机和传真机市场。所以说,传统优势不能丢,但无论是产品还是技术,一定要跟上市场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