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清江浦区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服务平台
淮安市清江浦区农村集体财产智慧监管平台
全文检索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乡村——七论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发布时间:2022-11-07     浏览次数:     来源:农民日报

从空中俯瞰中国辽阔的版图,倘若能把过去十年的动态图景渐次展开,最直观的感受是绿色正越来越多地铺陈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彰显了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为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态环境在人民生活幸福指数中的地位不断凸显,人民群众对生态产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我国生态环境实现巨大改善,蓝天白云重新展现,绿色版图不断扩展,城乡环境更加宜居。

我国广袤的农村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良好的生态环境也是农村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乡村的生态环境好不好、农业的绿色发展优不优,不仅事关城乡居民的“米袋子”“菜篮子”“水缸子”,事关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事关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近年来,我国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推动绿色转型的物质基础和科技支撑条件越来越成熟,但同时,历史遗留问题也不少,各种资源约束也越来越凸显。因此,对生态问题治存量、遏增量,对产业发展调结构、转方式,是促进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要持续加强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再现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生态画卷。“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要让长期透支、过度开发的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等自然生态休养生息,通过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继续实施好长江十年禁渔等举措,给大自然留出修复的时间空间。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建立多部门、多层次、跨区域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不断增强生命共同体的良性互动和生机活力,让山水林田湖草沙共生共荣、协奏齐鸣,真正实现山水相连、花鸟相依,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要深刻认识乡村的多元价值,让绿水青山充分发挥综合效益,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随着城乡融合发展的不断推进和乡村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乡村不再是单一从事农业生产的地方,乡村旅游、养生养老、农事体验、研学科普等一系列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兴起,为丰富生态产品供给、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增添乡村发展动能、提高农民收入提供了广阔空间。为此,要持续做好生态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以良好生态促产业兴旺。要促进产业生态化,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推行绿色生产方式、提高绿色产业占比,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之路;要促进生态产业化,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让生态红利切实惠及亿万农民。

要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创建绿色生态家园,不断满足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良好的人居环境是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基础,不仅直接关系到农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和精神风貌,也关系到乡村对人才、资金等要素的吸引力,关系到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要着眼补齐基础设施短板,重点做好垃圾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要遵循乡村发展规律,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和意愿,兼顾农民生活便利和生产需要,同时积极推动农民群众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转变,调动农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农民真正成为绿水青山的守护人、受益人。

绿水青山织锦绣,山乡美景入画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征程已全面开启,乡村振兴的新时代壮美胜景已徐徐展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正铺就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之路,中华民族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